一、氧化锌避雷器直流参数测试仪电力施工单位的必备神器概述
氧化锌避雷器检测仪是专门用于检测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用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MOA阀电间接触不行内部缺陷,测量MOA的直流参考电压(U1mA)和0.75 U1mA下的泄漏电流。该仪器将直流高压电源、测量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体,全部元件浓缩在一个机箱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是电力系统以及氧化锌避雷器生产厂现场试验必不可少的设备。
二、氧化锌避雷器直流参数测试仪电力施工单位的必备神器产品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电压0~30kV 电流:0~1000μA
2.测量精度:电压1%
3.环境温度:0~+40℃
4.相对湿度:25℃时≤85%
5.海拔高度:<1000M
6.电源电压:220V±10%
7.电源频率:50±1HZ
三、氧化锌避雷器直流参数测试仪电力施工单位的必备神器使用方法
1.打开仪器箱盖,将仪器外壳牢固接地。
2.将避雷器的一端插入仪器的高压套管内(H端),另一端用线夹夹住引到L端(红接线柱)。或者用专用的绝缘线从高压端引出外接试品
注意:L端为测量地,禁止与保护地线(大地)相连。
3.合上电源开关,仪器内部自检后,报警灯亮,放电灯亮,按一下检测按钮后,两块表头指示值为零±1个字。
4.按一下复位键,报警灯灭,仪器进入检测状态,校准/测量转换按钮置于测量状态(凸起时),可以进行测试。
5.按下检测按钮约1秒钟后松开,仪器自动完成MOA的全部检测项目。U1mA下的电压与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分别显示并自动锁存在两表头上。
6.注意事项
(1)如果按下检测按钮报警灯亮,表明MOA的内部有接触不行缺陷,或者是外部接线不牢,待放电灯亮后,检查外部接线是否有问题,或者更换试品后再按一下复位键,进行下一次检测。
(2)如果报警灯不亮,表明MOA的内部接触良好,接线无问题,仪器将自动进入测量U1mA和Id的状态,并将测试的结果显示在表头上,待放电灯亮后,检测结束,拆除试验接线或者更换试品进行下一次测试。
四、氧化锌避雷器直流参数测试仪电力施工单位的必备神器仪器调试及故障处理
1.仪器表头的调零
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需要调整一下。调整方法是:启动仪器,报警灯亮,(这时不要接入试品),按住检测按钮不放,调节面板上的相应电位器,直到表头指示分别为“零±1个字”。电压和电流调零分别进行。
2.0.75U1mA的校准
将校准/测量转换按钮置0.75U1mA状态(按下时),接好试品,按下检测按钮,读取U1mA的电压值后,松开检测按钮,此时仪器电压马上会变为另一个电压值U1即0.75U1mA,两者进行比校,如果U1=0.75U1mA,则不需调整;U1≠0.75U1mA,则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线路板上的相应电位器,直到U1=0.75U1mA。仪器校准后,能在相当长的时间由保证测量精度,不需频繁调整。校准完毕,将校准按钮置U1mA状态。
3.仪器误差调整
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有误差,则可进行调整,接一个已知U1mA的试品,假设为27.0kV,按住检测按钮不放,看电压表的指示值是否与试品的参考电压U1mA(27.0kV)相等,如不相等,调整电压表表头左边的基准电位器,调整完毕,松开检测按钮。(见后面图,基准电压的调整)

4.简易故障的处理
如果电流表表头显示“[[[”或者和调不到零时,说明电流回路的输入保护级运放(CA3140E)IC1相当于保险管损坏,更换配置的元件。若是电压表则更换IC2。
五、氧化锌避雷器直流参数测试仪电力施工单位的必备神器注意事项
1.电源插座内置保险,如果保险熔断可将保险盒向上拔出更换保险。
2.为了保证,在使用之前,设备务必接地,调压器务必置于零位。
3.设备应置于干燥清洁厂所使用,且日常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
4.请不要私自维修仪器或自主改造、加工仪器,否则仪器不在质保之列。
5.为发挥本产品的优越在使用本公司产品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六、运输、贮存
■运输
设备需要运输时,建议使用本公司仪器包装木箱和减震物品,以免在运输途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坏,给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设备在运输途中不使用木箱时,不允许堆码排放。使用本公司仪器包装箱时允许高堆码层数为二层。
运输设备途中,仪器面板应朝上。
■贮存
设备应放置在干燥无尘、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在没有木箱包装的情况下,不允许堆码排放。
设备贮存时,面板应朝上。并在设备的底部垫防潮物品,防止设备受潮。
七、售后服务
本产品整机保修一年,实行“三包 ” ,终身维修,在保修期内凡属本公司设备质量问题,提供免费维修。由于用户操作不当或不慎造成损坏,提供优惠服务。
前一阵子,不少地方基层进行了换届选举。
选举,是中国基层乡村民主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不过,或多或少地,大家也听说过村级选举中的乱象,比如贿选等。在岛叔长期基层调研经验中,见过不少这样“一选就乱”的的现象,就连很多基层党委政府都如临大敌,生怕出事。
按说,“选贤任能”,是中国从古至今政治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政治制度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但是,为什么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选好人”依然困难?甚至于,一些基层干部会觉得,只要选举不出事就万事大吉,根本不论选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干部?
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乱象
选举乱象,典型、为民众熟知也痛恨的,恐怕非“贿选”莫属。
就岛叔长期调研经验看,但凡有利益聚集的村庄,选举时都难逃贿选的诱惑与魔咒。毕竟,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农村,“村干部”这一身份,本身就意味着市场机会,是“有产者”利益争夺的空间;哪怕是普通村庄,由于掌握上级惠农政策的知情权、以及部分集体经济分配权,“村干部”也一直被视为“不错”的职业。问题”;真正的“好村”占比还不到10%。根据摸底,当地2018年下半年的换届选举,几乎有1/3的村庄选举会“出事”!为此,该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政府都甚是烦恼,提前半年就在做各种预案。
怎么办?人们往往把矛头指向“村干部任期太短”这一制度设计,认为这是弊病之源。这有一定道理,但不是问题全部根源。真正的问题在于,某种程度上,基层村庄选举制度本身缺乏村庄整合的制度设计。
只要选举乱象不除,村庄治理就不可能理顺。
治理
需要明确的是,选举乱象只是刺激了村庄治理的溃败。把村庄治理乱象归咎于此,并不公道。
早在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前,各地就也多多少少存在各种“问题村”。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一些地区的干部普遍霸道,甚至出现了“恶人治村”的现象。但是这些村干部并不是村民选举上去的;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的一些年,村庄治理也未因选举而受到多大影响。
从的情况看,选举乱象以及伴随而来的村级治理问题,也就是十年前的事。个中缘由,恐怕要归咎于以下几点:
首先,当村干部有了动力。近十余年来,村干部的待遇得到了保障,“资源下乡”亦成一股洪流。随着国家加快农村建设,留在农村的能人、富人,瞅准了当村干部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包括拓展人脉、承包工程、代理公共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