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南瑞”)承担的卡麦换流站第1台500千伏站用变压器长时感应耐压带局部放电测量顺利结束,三相局部放电量均小于100pC,符合国家电网十八项反措要求,标志着本次试验圆满完成。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项目,起于四川,是目前世界上海拔很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此次500千伏站用变压器特殊交接试验主要包括交流耐压及局部放电试验等关键项目。为确保试验顺利完成,在试验前夕,武汉南瑞变电技术服务班组作为试验方与业主项目部、监理、施工单位等多方紧密合作,对试验所需的各项设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与调试,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很高标准。试验期间,班组成员们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与可靠标准执行每一步操作,对试验电压的逐步递增、局部放电量的实时监测等关键步骤进行精准调控。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武汉南瑞成功捕捉并妥善处理试验中出现的每一个细微问题,确保了试验的平稳推进与圆满成功。
一、概述(SZBCS4000电力仪器现货市场“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仪”全自动性能稳定)
短路阻抗测试仪是本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仪器。该仪器设计精巧,性能优越,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中文菜单提示,内置大功率的单相可调电源,也可切换为外电源操作模式,仪器操作简单,配备高速热敏打印机,设计有存储功能,方便数据的存储和打印;配用数据管理软件,保存的数据通过USB或232串口传送到计算机(上位机),进行另存、打印、清空等多项操作,或直接通过上位机电脑操作测试。或将数据直接存储到移动U盘中(不需要上位机)。仪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现场使用极为方便,大大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主要功能(SZBCS4000电力仪器现货市场“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仪”全自动性能稳定)
1.测量变压器绕组短路阻抗、短路电抗、短路电阻、阻抗电压。
2.内置单相电源,同时兼容外部电源输入。
3.自动把单相数据换算成三相结果,无需换夹子无需换线。
4.具有阻抗曲线显示功能。
5.内置不掉电存储器,可长期保存测量数据并可随时查阅。
6.内置微型打印机可打印全部测试结果或存储记录。
7.大屏幕液晶显示,全部汉字菜单及操作提示,直观方便。
8.USB或串口通信功能,能将测试数据通过上位机软件上传到电脑中。
9.移动U盘功能,能将保存在仪器里的全部测试数据转存到移动U盘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SZBCS4000电力仪器现货市场“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仪”全自动性能稳定)
1.电压测量范围:AC 0~600V
2.电流测量范围:AC 0~20A;内置可调交流电源:AC电流0~10A,电压220V
3.频率测量范围:35~65Hz
4.功率因素测量范围:0~1.0
5.阻抗测量范围: 1Ω~200Ω
6.测量精度:
电压、电流、频率:±0.2%±3字
功率、阻抗:0.05<cos¢≤0.1 ±1%±3字 cos¢>0.1 ±0.5%±3字
7.环境温度: -10℃~40℃
8.相对湿度: 当温度为25℃时,不大于90%(无凝露)
9.工作电源: AC 220V±10% 50Hz±10Hz
10.外形尺寸:ABS箱415×320×168mm;铝箱380×260×150mm;车载箱450×190×400
11.仪器重量:ABS箱6kg;铝箱7kg;车载箱10kg (不包括测试线)
四、面板及功能介绍(SZBCS4000电力仪器现货市场“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仪”全自动性能稳定)
面板布局如图所示:
面板上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各部分分别是测试接线端子、内外电源切换开关、接地柱、热敏打印机、AC 220V电源插座、电源开关、九芯串口座、液晶屏对比度调节旋钮、方口USB座、扁口USB座、键盘、液晶屏。
其各功能介绍如下:
1.各接线端子:用于连接测试线(具体接线方式见后面章节的接线方法)。
2.接地柱:仪器保护接地。
3. 热敏打印机:打印各种测试数据。
4. AC 220V电源插座:带保险丝(10A)电源插座,用于给仪器供电。
5.电源开关:用于打开或关断仪器电源。
6.九芯串口插座:串口通信接口,用于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
7.液晶屏对比度调节旋钮:旋转孔内一字槽,调整液晶屏对比度。
8.方口USB插座:USB通信接口,用于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
9.扁口USB插座:U盘接口,用于将测试数据转存到移动U盘中。
10.液晶屏:显示测试状态和测试数据。
11.外部输入:用于输入外部电源。
12.内外电源切换开关:用于切换内部和外部电源(当内置电源电压、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在外部输入端子接外部电源,同时把内外电源切换开关切换到“外”,外部输入电源电压、电流不能超过本仪器的范围)。
五、操作说明(SZBCS4000电力仪器现货市场“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仪”全自动性能稳定)
额定条件下的测试
试验必须在额定频率(正弦波形)和额定电流下进行,一般选择变压器一次侧绕组侧为试验绕组,二次侧(大电流侧)人工短路,短路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变压器导线截面积,其长度要尽可能短,并确保接触电阻可以忽略,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非额定条件下的测试
由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受条件的限制,无法对被测试变压器施加以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特别是对大中型变压器试验,在现场更难以做到。建议利用小电流进行试验测试,根据国标要求,试验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25~50%即可满足试验要求。
试验要求及注意
试验前应准确地测量被试变压器地绕组温度,油浸变压器以油面温度作为绕组温度,干式变压器应在线圈地不同部位(不小于三个点)的温度平均值作为绕组温度。
双绕组变压器从试品得一侧供给额定电流,另一侧短路,还应在两极限分接位置上进行。其测量结果应在成对得绕组间进行,其他绕组开路。高压绕组与中压绕组间测量,低压绕组开路;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间测量,中压绕组开路;中压绕组与低压绕组间测量,高压绕组开路。自耦变压器可视同双绕组变压器,对于具有独立第三绕组得自耦变压器,可视同三绕组变压器。
(一)、开机界面
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液晶屏显示界面如图5-1-1所示。
(二)、阻抗测试
将仪器“IA”、“IB”、“IC”接线端子,分别接夹子较粗的线 ,“UA”、“UB”、“UC”分别接夹子较细的线。
夹子分别夹在变压器的A,B,C三个绕组(单相变压器类同)。其接线方法如图5-2-1所示。
在测试之前,首先要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在图5-1-1中光标指向“短路阻抗”项,此时按键盘上的“确认”键进入参数设置,“↑”、“↓”键选择待修改的项,再按“确认”键进入待修改项的输入项。
参数说明如下:
(1)设备编号:可输入十位数字或英文字符(如出厂编号),用于标识被测设备。
(2)额定电压:待测变压器加压侧额定电压,单位:kV。
(3)额定容量:待测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单位:kVA。
(4)额定温度:用于将与温度有关的测试参数从当前油温校正到额定温度,单位:℃。
(5)当前油温:待测变压器当前油温,用于将测试结果校正到额定温度,单位:℃。
(6)铭牌阻抗:待测变压器的标称阻抗电压,根据此参数计算阻抗电压误差。
(7)联接组别:选择变压器单项、三相和连接组别。
(8)测量位置:选择被测试变压器加压绕组和短路绕组。
(9)分接位置:选择变压器的分接位置。
(10)测量电流:选择测试电流的大小。选1~10A的电流仪器用内部电源测试,选外部电源时电流不能由仪器控制。 当选择外部电源时,施加的电压要经过大概的计算,经过调压器调到计算值。如果电压、电流太大会让待测变压器和仪器损坏。
参数设置好后,选择“开始测量”,仪器自动换相和换算出结果。如图5-2-3。
按“打印”键打印测试结果,,按“保存”键保存结果,选择“曲线”显示曲线界面(如图5-2-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人类社会快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当人工智能技术为千行百业深度赋能,既有的工作模式、生产流程、劳动效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重构行业生态,劳动力市场首当其冲受到波及。一方面,重复性、机械性的大量劳动岗位可能很快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于不同的生产场景后,将催生大量新兴的劳动岗位。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劳动者既面临“机器换人”的生存焦虑,也迎来“人机共生”的进化机遇。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如何被定义,劳动价值怎样得到彰显,成为全社会每个劳动者的必答题。
以电力行业为例,虽然它并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却具有广泛的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迫切需要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技术。当前,在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贯穿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在巡检工作中,国家电网目前通过投入近4万台无人机,配合人工智能线路缺陷识别技术,年智能巡检杆塔1000万基,减少人工登塔次数40%,巡视效率提升2倍以上;在运维工作中,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迭代研发至第四代,不停电智能作业超过8.7万次;在客服工作中,95598智能客服智能问答回复率超90%,累计服务超2.7亿次……人工智能技术正与电网关键业务高速融合。各地供电企业积极作为,以人机协作、算电协同为主题的学习、培训、竞赛层出不穷,“人工智能+专业”协同更新机制正在为电网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不仅要求劳动者了解和熟悉人工智能技术,更需要观念迭代升级,从“工具使用者”向“规则设计者”角色转变。在传统工业时代,劳动者只需熟练操作工具,完成既定作业流程即可创造价值,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必须主动跨越技术鸿沟,成为“懂数据、会建模、能纠偏”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发展所需。在新的时代,工匠精神也被赋予新的内涵,“精益求精”“协同共进”等特质进一步凸显。技术的进步为劳动者施展个人创造力、执行力扩大了边界,让劳动者的主体性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劳动已不仅是人们生存的手段,更成为自我超越的途径。
扬州苏中电力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