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国内统一大电网的形成,各区域和各省电网间、系统各电压等级间电气联系加强、交换功率加大、运行耦合加深,客观上要求实施整体性、一体化的可靠管控。同时,电力系统是包含海量异构元件的复杂巨系统,控制对象遍布于各个地区、各级电网,在统一调度的框架下,需要依靠分级管理来实施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国调中心组织各级调度统一制订主网稳定管理措施、统一安排系统运行方式、统一编制联合事故处置预案,各级调度机构在各自调管范围内严格执行统一决策,确保大电网可靠稳定高效运行,保障了国内联网、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在新能源装机增速远高于用电增速的情况下保持了较高的利用率水平。未来新能源快速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系统在电源侧呈现间歇性、波动性和趋同性,在负荷侧受季节变化、天气过程、昼夜交替影响越来越大,源荷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将更加凸显,更加需要强化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依托大电网物理基础,实施更大范围资源统筹,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一、概述(SZWB-1000直流电源纹波分析仪操作十分方便)
近年来,阀控式电池的大量采用,对充电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国家电力部就制定了相关的控制标准。对充电机稳压精度、稳流精度、纹波系数提出明确的要求。电池的损坏经常是纹波系数过大造成的。充电机在长期的运行中,其纹波系数总量发生变化。为了控制每组充电机的纹波系数和纹波含量(交流脉动量),我们特地开发了本产品。能实时准确地对直流电源纹波含量和纹波系数做全程监测。
二、工作原理(SZWB-1000直流电源纹波分析仪操作十分方便)
纹波表原理框图:
三.主要技术指标:(SZWB-1000直流电源纹波分析仪操作十分方便)
测量电压范围:24---260DC,测量精度优于1%
纹波电压范围:0---9999mV , 测量精度优于2%
纹波系数0---9.999%
段码液晶显示
注:纹波系数=(纹波电压÷总电压)×100
四、特点(SZWB-1000直流电源纹波分析仪操作十分方便)
①采用新型高速采样芯片,高速信号处理。
②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方便携带的特点。
③采样速率达1000KHZ,可以监测直流纹波含量。
④具RS232通讯的功能。
⑤满足24-260V的所有直流电源。
⑥实时监测直流电压值、纹波值、纹波系数等。
五、使用说明(SZWB-1000直流电源纹波分析仪操作十分方便)
上电操作:将纹波表测试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用线引出,接到待测电源的正负两端,红接正,黑接负。打开电源,纹波表开始工作,首先显示的数值是电池电压(只显示在开机前和电压低于10.5V时)。
然后循环从上到下分别显示的是直流电压(v),直流纹波电压(mv)和纹波系数(%)。
软件操作:我公司自带的光盘里有两个文件:
USB的识别驱动:点击驱动文件夹里的EXE文件安装即可。
上位机软件:双击文件夹里的 SETUP进行安装,在头一次安装此系统时需要耐心等待几分钟,如果系统要求重启,请重启。软件会自动在重启后继续完成安装。
通 信:安装光盘中的软件。上位机通信时,将设备与PC机通过通信口连接好,运行设备,打开上位机软件,可以开始通信(默认波特率9600
保存数据:系统提供数据保存功能,可将数据保存为excel文档,以便做数据的分析与保存。
六.外形尺寸(单位mm)
238*134*44mm
七.使用方法
打开电源开关,给纹波表供电,然后把纹波表测试直流电源两个表头,接触到待测电源的正负两端,正接正,,负接负。纹波表刚打开电源时,即开始工作,从上到下显示的是直流电压(V),直流纹波电压(MV),纹波系数(%)。
电源结构由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建设,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主体,传统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 电网形态由“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网络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特高压电网加速建设,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网等新业态不断发展,全网一体化格局、配网有源化特征日益凸显,高低压、源网荷相互耦合程度不断加深,电网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运行方式更加复杂。 负荷特性由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变频空调、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快速发展,电力电子化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尖峰负荷快速攀升,峰谷差进一步加大,调节资源需求不断提高。 控制对象由集中式常规电源和新能源、交直流电网设备扩展至海量异构的源网荷储全环节,未来较长时间内系统技术仍将以交流电技术体系为基础,但随着传统同步电源占比不断下降,新型储能、构网型设备等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快速发展,电网稳定支撑由同步机为主向同步机与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并重转变,电力平衡基础由确定性常规电源为主向不确定性新能源为主、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为辅转变。 扬州苏中电力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电源结构由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建设,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主体,传统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
电网形态由“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网络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特高压电网加速建设,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网等新业态不断发展,全网一体化格局、配网有源化特征日益凸显,高低压、源网荷相互耦合程度不断加深,电网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运行方式更加复杂。
负荷特性由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变频空调、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快速发展,电力电子化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尖峰负荷快速攀升,峰谷差进一步加大,调节资源需求不断提高。
控制对象由集中式常规电源和新能源、交直流电网设备扩展至海量异构的源网荷储全环节,未来较长时间内系统技术仍将以交流电技术体系为基础,但随着传统同步电源占比不断下降,新型储能、构网型设备等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快速发展,电网稳定支撑由同步机为主向同步机与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并重转变,电力平衡基础由确定性常规电源为主向不确定性新能源为主、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为辅转变。
扬州苏中电力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