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政策、经济因素推动煤制气产业迅速发展

政策、经济因素推动煤制气产业迅速发展

下面新闻由专业生产试验变压器、直流高压发生器、直流电阻测试仪、串联谐振、变压器变比测试仪、数字兆欧表、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仪、真空度测试仪、回路电阻测试仪等的厂家扬州市苏中电力实习记者小苗推荐:

目前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气项目已超过60个,年总产能超过2600亿立方米,为国家规划2020年总量规模的5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减少燃煤、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许多省市在能源规划中,也提出扩大天然气供应的目标,我国对天然气供应的需求也因此与日俱增。

事实上,在2012年前煤制气并不受鼓励,甚至是限制发展的对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煤制气与煤制油、煤制甲醇等其他煤化工产品类似,但其生产过程中在节能、节水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长期以来,国家将其作为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进行管理,其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2013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的方式之一,煤制气被赋予重要角色。这也为之前一直严控的煤制气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除了政策因素之外,近年来煤炭价格下降、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加,也成为推动中西部产煤区纷纷上马煤制气项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俊峰说,煤制气在国内的发展几经周折。2011年以前,煤炭价格高企,煤制气成本在每立方米两元左右,与国内常规天然气价格持平,煤制气生产几乎无利可图。不过,从2011年起,随着国内外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天然气价格迅速增长,煤制气生产成本下降到每立方米1.7元左右,而国内常规天然气价格维持在每立方米2.5元以上。

此外,我国正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据统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1676亿立方米,年进口天然气530亿立方米,估计供需缺口达到了220亿立方米/年。

“特别是京津冀控制雾霾的各项措施出台,天然气成为稀缺资源。例如北京新增天然气的门站价格高达每立方米3.14元,这导致煤制气的价格竞争优势增强。”李俊峰说,煤气价格变化、天然气需求量和进口量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中西部产煤地区发展煤制气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遇,也成为中西部地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李俊峰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10月,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61个,年总产能达到2693亿立方米。这些项目大部分布在严重缺水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西部地区。

按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煤制气产量目标为500亿立方米/年,而目前煤制气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计划总量规模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