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扬州苏中电力解读:多晶称霸中国市场

扬州苏中电力解读:多晶称霸中国市场

   扬州市苏中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多元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母线槽、滑触线、电缆桥架、高低压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等。在光伏产业大热的今天,多晶硅称霸了市场。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6个环节。从上游的铸锭/拉棒环节开始,产业路线分开两头:一头是以拉制单晶棒为主的单晶路线;另一条则是熔铸多晶硅锭为主的多晶路线。

这并不是两条迥异的技术路线,除了单晶需要拉成棒状,而多晶则是铸成锭状之外,后续的切片、电池、组件环节差别并不大。但是,由于单晶硅棒在生产过程中对人工控制要求较高,而多晶硅料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生产控制要求相对较低,使得在产能扩张速度上,单晶较多晶逊色一些。然而,较慢的产能扩张速度,让单晶难以满足光伏产业早期快速增长的装机需求。

“做单晶,需要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但是多晶不需要很强的技术,只要有钱,买到铸锭炉就可以做了。在行业早期的短缺阶段,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那些没有技术背景但是资金实力比较强的进入者,选择*快捷、*简便的方法形成产能,即为多晶路线。”国内单晶硅片龙头隆基股份的董事长李振国如是说。

在这种背景下,多晶逐渐成为国内主流路线。到2009年,由于海外需求放缓,国内光伏行业步入寒冬,前期快速扩展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多晶企业,为促进产品生产销售,一方面大幅降低多晶组件价格,另一方面通过延长账期等非常规手段促进销售,进一步挤占单晶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单晶占比达到43.6%的历史峰值,此后持续下降,到20122013年仅为22%左右。

李振国认为,由于中国市场主要使用多晶为主,而中国每年的装机量又特别大,这就拉低了全球单晶使用的占比水平。

在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还未出台之前,国内光伏装机市场主要靠地面电站建设需求的拉动。一位多年从事国内地面电站投资的业内人士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选择多晶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多晶便宜。”

据了解,由于下游电池及组件厂商长期以来将单晶产品定位成**及高盈利产品,虽然单多晶组件在成本上的差异不大,但单晶组件在售价上还是远高于多晶组件,这种业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单晶路线的推广应用。

根据solarzoom提供的数据,截至915日,单晶电池片(156mm*156mm)价格为2.8/瓦,相同规格的多晶电池片价格为2.4/瓦,以此计算,单晶电池比多晶电池贵16.67%。组件方面,260W的单晶组件价格为4.85/瓦,也比多晶组件价格高出14.11%